美股Q2 机构持仓动态:科技股分歧愈发明显,巨头策略各异
随着2025年第二季度美股持仓报告(13F)的美股明显披露,瑞银、机技股巨富国银行、构持各异野村及索罗斯基金等全球顶级机构的仓动策略调仓策略逐渐显露。在AI热潮与市场波动交织的态科背景下,这些巨头对科技股的分歧态度出现明显差异:部分机构减持以避险,另一些则逆势加仓,美股明显还有机构通过期权工具大胆押注波动。机技股巨这些动向不仅反映了机构对当前市场的构持各异判断,也可能预示下一阶段的仓动策略投资主线。
瑞银:减持科技巨头,态科预判纳指回调
作为全球财富管理的分歧佼佼者,瑞银的美股明显持仓变动常被视为市场风向标。在二季度,机技股巨瑞银的构持各异美股总市值环比增长7%至5800亿美元,然而对科技股的态度转向谨慎。在其前十大重仓股中,瑞银对微软、英伟达、苹果等科技巨头均有所减持,其中苹果减持10.86%,英伟达减持5.16%,微软减持3.95%。同时,瑞银大幅增持纳斯达克100指数看跌期权,持仓数量激增84.21%,成为其第九大重仓。
这种“减持科技股 + 加对冲仓位”的策略突显出瑞银的防御姿态。在AI热潮助推纳斯达克100与标普500创新高的背景下,瑞银选择获利了结并通过看跌期权规避纳指可能的回调风险。值得注意的是,标普500 ETF被减持19.76%,但看涨期权却被增持,显示出对大盘的中性看法。
富国银行:结构性加仓大盘与AI领军股
与瑞银的谨慎相比,富国银行在二季度表现出强烈的市场信心,其持仓总市值环比增长9.77%至4830亿美元,其中标普500 ETF被增持47.29%,跃升为第二大重仓股,市值达到123.8亿美元。内部科技股上,富国银行表现出“结构性加仓”特点,微软仍为最大重仓股,市值为164.6亿美元,环比增持0.81%;谷歌被增持30.89%,而苹果仅微增0.56%。
在风险对冲上,富国银行采取“两手准备”的策略:一方面增持债券ETF以增强抗波动能力,另一方面大幅增持纳斯达克100指数看跌期权,与减持纳指ETF形成互补,兼顾长远价值与短期回调风险。
野村:押注AI应用,对特斯拉波动进行豪赌
日本金融巨头野村在二季度持仓显示“激进”特征,总市值增长13%至605亿美元,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为32.05%。野村将Meta看涨期权作为主要重仓,环比增持10.98%,其押注Meta在“AI + 数字广告”领域的持续领军地位。同时,微软看涨期权的加仓幅度高达110%,与Meta形成“AI应用双核心”布局。
更引人注目的是,野村对特斯拉的操作:同时增持看跌期权158.39%、看涨期权151.73%以及正股44.64%。这种“买涨又买跌”的策略实质上是对波动进行投资,旨在获取特斯拉在销量下滑及管理层争议背景下的价格波动收益。
大佬对决:从看空到抄底,风格显著分化
此外,对冲基金大佬们的操作同样引人关注。阿克曼的新策略集中在消费品上,二季度新建仓亚马逊,持仓市值达13亿美元。同时,索罗斯基金延续其“谨慎防御”立场,增持标普500看跌期权及小盘股看跌期权,同时增持纳指看涨期权,显示出对市场波动的谨慎态度。
最具戏剧性的是迈克尔·巴里的转变:在第一季度仍看空中概股与英伟达的他,二季度则彻底转变方向,新建的医疗保健和科技股看涨期权展现出他对市场反弹的预判。
机构动向背后的三大信号
综合二季度机构持仓,可以总结出以下三大市场信号:
1. 科技股趋向分化:瑞银减持、富国银行结构性加仓及野村对AI应用的押注均表明科技股已从“普涨”转向“分化”。
2. 对冲工具成为标配:从瑞银的纳指看跌到富国银行的双重对冲,期权工具日益成为应对波动的核心手段。
3. 防御与进攻共存:各机构采取的策略表明他们对后续市场既不盲目乐观也不极端悲观,更多地在波动中寻找投资机会。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机构持仓变动并不是“抄作业”的推荐,但可以作为重要参考:关注AI产业链的分化机会,警惕高估值科技股的回调风险,并学习如何利用多元化工具平衡组合风险。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活力比追求快速获利更为重要。
- 上一篇: 买菜来回一小时,吃不消!Z19公交开通解里神前居民出行难题
- 下一篇: 开渔!广东海鲜文旅盛宴来了